法律风险管理网

www.legalrisk.cn

ENGLISH
当前位置:
   最新文章
日本投降时留给台湾的“遗产”
来源: | 作者:吴江水 | 发布时间: 2019-12-18 | 1553 次浏览 | 分享到:

多些年,李登辉“前半生是日本人”的言论让许多人义愤填膺地斥其为欺师灭祖。但冷静地看一下他的履历就不难发现,他于1923年出生于日据时期的台湾,无论其生父是否日本血统,他从法理上完全是个日本人。而中国领土在日据时期的历史,更是不可多得的让人知已知彼的样本。借助高明士主编的《台湾史》和维基百科,终于看到了那段历史的端倪。

一、日本留下了个怎样的社会?

1895417日,一纸《马关条约》将台湾割给了日本。从那时起直到光复,它都是日本领土的一部分,我们称之为日据时期。日本对台湾的统治,按时间顺序分为渐进主义、同化主义、皇民化运动三个时代。

但台湾首先发生的一件大事,却是原巡抚唐景崧召集了一批原来的官员等,于523日宣告台湾成立独立的“台湾民主国”,希望以此最后拯救台湾命运。但这个“国”既未得到清廷的支持也未获得国际承认,并很快被日军攻陷。虽然此后的武力反抗及和平抗争一直此起彼伏,而这一事件却是后来的“自治主义”及“台独”的起点。

1894年臺灣省行政區劃範圍,黑色為未控制的番地,灰色為臺東直隸州宣稱的控制範圍,然許多地方其實未受控制。

昙花一现的台湾民主国的国旗

日本人制作的体现原住民形象的木偶

 

原住民的部分工艺品

在“渐进主义”时期的“生物学原理”统治原则下,日本首先对台湾的风俗习惯、社会文化等进行详细调查,然后因地制宜、因势力导制订了精准的统治方略。其间的土地、林野、人口的普查和自然资源、地质方面的调查,使得台湾有了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第一手资源资料,为充分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至于国立博物馆里的展品,包括现代博物馆的建立,多为日本科学家当年的工作成果。

在“移风易俗”方面,居住在中央山脉及以东地区被统称为“高山族”的原住民原有“馘首”的习俗(音guóshǒu,也称猎首,当地原住民称之为“出草”),也就是把人杀死后砍下头颅当收藏或装饰,连汉人也谈之色变。日本统治到1920年时,身受此害的台湾人、日本人近一万八千人,其中的近七千人丧生。经过长期的“理番”和武力征讨,猎首行为至1930年时基本绝迹。而吸鸦片、留长辫、缠足的陋习在开始时并未全面禁止,直等到人们有了普遍认识、本土领袖纷纷要求时才发下禁令。

日据时期的五十一年间,日本将明治维新后取得的现代化成果移植到台湾,加之除了二战后期受到美军轰炸外未遭战火,以及日语的普及虽是皇民化运动的一部分但也使台湾人大量吸收到了现代科学知识,都使台湾在光复时其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水平已直追日本、远超大陆。随着台湾教育、医疗、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稳健进步,法制畅行、治安良好、社会稳定,台湾人也养成了守法、守时、讲卫生、爱读书的好习惯,甚至可以在书局阅读马克思主义书籍。而同期的中国大陆,战火一直连绵不断,正常的现代化进程无法开展,因而文化素养等方面差异巨大。

日据时期的统治效果如何?二战末期有207,000名早期自愿、后期应征的台湾籍“日本兵”赴南洋作战,其中的14%战死他乡。连反抗最激烈、杀伤日本人最多的山地原住民也组成了1,800多人的“高砂义勇军”,他们骁勇善战并能适应恶劣气候,在菲律宾、南洋战场上战力超群。那位日本投降后继续在丛林“作战”三十年的日本兵正是其中之一,汉名李光辉。所有这些都说明日据时代的皇民教育、社会管控、文化渗透非常有效,台湾人对日本人的统治高度认同,结社抗争多是要求自治及与日本本土享有平等权利。

博物馆中展板对日本科学家的介绍

对恐怖的馘首场景的介绍

牡丹社事件经过图(1871-74),黄清琦绘制。

httpshai027522.pixnet.netblogpost236497304-%E7%89%A1%E4%B8%B9%E7%A4%BE%E4%BA%8B%E4%BB%B6

二、文化冲突下的“二二八”

“二二八事件”的起因首先是文化的冲突,与日本留下的“遗产”不无关系。自1945815日的日本宣布投降到1025日的民国政府抵台接收,整个的无政府真空期并无大乱,台湾民众在当地精英的组织体现了高度的自治力。虽有部分台湾人与前日本军人心有不甘意欲宣布独立,但被日本末代总督阻止。

由于台湾在日据时期与大陆拉开了巨大的差距,两地的社会发展程度、现代化水平、人口素养、观念意识等方面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因而许多事情基本是鸡同鸭讲。同时由于接收台湾的大陆官兵总体上形象、军纪均差而且既无理又无礼还腐败,令台湾人大失所望并心存鄙视,加之接收时施政无方且排挤甚至歧视台湾人,积怨日深后1947年“二二八事件”只不过是导火索。

事件起因是烟草专卖稽查员误杀了卖烟小贩,次日发生大范围的抗议。而前往长官公署的群众被士兵开枪射杀三人且多人受伤,才导致了大规模的骚乱。但市民总体上并不赞成武力对抗,武装战斗并不多。日据时期起着重大的平衡作用的民意代表们组织起来与接收大员陈仪商议解决之道并要求改变政策、保障民权,但陈诚虚与逶迤并文过饰非向上虚报骚乱性质,引得整编二十一师于38日登陆基隆后大开杀戒,并自1949年起“戡乱”四十余年直到1991年李登辉宣告戡乱时期结束。

1995228日,二二八纪念碑落成时,李代表政府首次为国民政府二二八事件的暴行向受难者家属及全体国人道歉。这一事件本为官民冲突,源头是“光复后”台湾人过得还不如从前,但来自不同体制的行政当局对时局的错误判断、错误处理,最终导致两万左右人口遇难,并形成了“本省人”与“外省人”的隔阂、“外来政权”与“本土政权”的矛盾。平反及道歉使历史创伤得到了抚慰,但创痕却永远不会消失。绿营仍旧动不动揭开这一伤疤打击蓝营,以宣称自己代表“本土”政权。已经当政了还要继续撕裂社会,实在是既狭隘又愚蠢。刚刚结束的中期选举的结果,已经证明了绿营的失败。

 

二二八事件纪念碑

 

馆内展板对事件背景的介绍

之所以关注台湾在日据时期的“遗产”,是因为小时候老人们讲述的“满洲国”与课本上的“伪满洲国”没什么交集、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里关于“首都”建设的内容出乎意料,而对日据时代日本对台湾的改造也早有耳闻。那段历史中既有文明的冲突、文化的冲击又交织着血与火、汗与泪,充分展示了事物的多面性、文化的多元性,远不是一两顶教科书上的帽子或标签就能简单地盖棺论定。能将充满敌意的异族转化成价值认同的皇民,其过程、方式和结果都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回味、反思。

长期的黑白思维熏陶,使我们已习惯于在需要逻辑时讲辩证、在需要客观时讲立场、在需要辩证时讲政治,以至于真正需要客观、辩证看待的历史反而因不容客观、不容辩证而留有许多“黑洞”,这无疑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对世界的认知与世隔绝地自成一体,也越来越与外部世界缺乏共同语言。

好在时代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或多或少能够看到更像是真相的历史。心平气和地看待历史、用证据和逻辑来考证历史,才能在今后的历史转折点上引以为鉴。历史的黑洞越多,认知的盲区越多,准确的判断越少。但最可怕的是既不了解真实的历史又不可以畅所欲言,就算有人早已知道前车之鉴,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历史一步步地重蹈覆辙。

台湾工艺水平不输日本,精致到无可挑剔

上电梯的台湾人,全部靠右握着扶手

仪仗兵后面白衣蓝裤的是日本中学生,集体来台湾参观忠烈祠。而忠烈祠里供奉最多的,是抗战牺牲的将士。看来他们没有什么忌讳。

免费疫苗,政府还四处通知人们去注射。

慈湖寝陵,因年初有人向蒋先生雕像上泼油漆而停止开放。

慈湖边的两蒋文化园,将各地拆除雕像集中保管。

既有人视之为抗日英雄,也有人视之为带来压迫的“外省人”。

   著作推荐
   热门文章
       本站所发布的原创理论等文章(注明“法律风险管理网”)版权归本网站及作者,任何转载请注明出处“法律风险管理网”及作者姓名。
       由本站转载的各类文章,其版权归注明的来源或其原作者。该类文章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观点承担责任。如网站或作者不同意在本站发布相关文章,请及时通知本站予以删除。
   本站声明